Facebook Facebook
衛教專區

令人困擾的經前症候群

陳品璇醫師

妳是否有過生理期來之前會下腹悶脹或是胸部脹痛的經驗呢?是否在月經來之前經常情緒莫名低落,或是焦慮煩躁呢?或是在生理期前幾天開始滿臉痘痘以及胃口變差?如果有,先不要緊張,妳只是經歷了惱人的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是指女性月經期前後出現生理和心理上不舒服的症狀,是女性開始有月經到更年期之間最常經歷到的病症。根據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的定義,經前症候群須符合連續三次月經週期,且在月經來前5天至前14天,產生生理或是情緒上的症狀,而造成人際關係、社會與工作上受到影響,而這些症狀在月經時或月經來潮後4天內緩解。在醫學統計上,大約兩到三個女生當中,可能就有一個女生每個月都在經歷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比例大約佔了五成之多。

 

    相關的症狀超過150多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心理不適為易怒、焦慮、憂鬱哭泣、對事情提不起興趣;而生理上則常見有下腹痛、乳房脹、頭痛、冒痘痘粉刺或是失眠等症狀(下表)。

    西醫認為經前症候群的成因有多種理論,最常被提出的是卵巢賀爾蒙濃度的周期性變化(如雌激素和黃體素),當全身身體組織對賀爾蒙濃度變化過度敏感時,就會產生一系列相對應的反應,有些便造成不舒服的症狀,另外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如GABA、腦內啡等) 的相互作用失調或各種維生素養分攝取不足也可能會引起相關症狀的發生。
 

    中醫的角度認為肝、腎、心、脾等的功能失調是主要因素,月經的生成是由臟腑、經絡和氣血共同作用於胞宮的正常週期現象,月經來潮前,陰血由衝任二脈下注於胞宮,血海充盈則全身其他部位的陰血相對不足,如果患者先天體質不足,陰陽偏盛或偏衰,就會使月經來潮前後的肝脾心腎等臟腑氣血失衡,其調控的情志狀態亦會不穩定,而發生不舒服的症狀。
 

此外,中醫認為致病因素的干擾破壞、環境工作壓力,或現代人不良飲食習慣,也是本病發生的誘因之一。

    體質不同,經前出現的症狀也會不一樣,從中醫基礎理論來看,大致可分為氣滯(肝鬱氣滯)、氣虛、陰虛(肝腎陰虛):

證型

症狀

肝鬱氣滯

容易緊張焦慮,平時工作壓力大或力求完美,情緒起伏明顯,經前3至7天甚至半個月前即出現頭痛、胸部脹痛或食欲不佳,且隨著情志鬱怒急躁而症狀加重

肝腎陰虛

平時常熬夜,或本身體質偏肝腎陰液不足,容易眼睛乾澀、口乾舌燥或便秘,經前易有煩熱、難以入眠、嘴破生瘡等

氣虛

不喜歡運動,或平時腸胃功能較差,經前易疲倦頭暈、拉肚子、四肢水腫等

 

    一般來說,經前症候群的治療方向上,中醫著重在「疏肝解鬱」,依照每個人體質及症狀表現不同,另外加以滋陰清熱、活血養血、溫腎健脾補氣等多方兼顧,輔以其他中藥材調理身體、情緒、睡眠等。此外,針灸、耳穴按壓和艾灸在症狀的緩解上也有相當好的療效。
 

非藥物治療

    若只有輕度的經前症狀,尚不會影響工作表現或社交行為的女性,建議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周二到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對於減緩工作壓力、放鬆緊張情緒以及改善血液循環有很大的幫助。日常作息及飲食做適度調整,避免日夜顛倒,讓身體機能正常,也應減少高脂肪、太鹹、過甜、及生冷食物過量攝取。

 

 

 

<本文僅提供患者衛教及學術交流使用,若有相關疾病症狀,仍需就醫請醫師評估診療,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

Facebook Facebook
Top
內湖電話聯絡 士林電話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