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衛教專區

夏天窩冷氣房吃冰:恐造成「陰暑」!

楊依玲醫師

夏天窩冷氣房吃冰:恐造成「陰暑」!

夏日炎炎,近期有不少患者走進診間時提到「最近常覺得頭昏昏重重的」、「最近常腹瀉,胃口也不太好」。這種時候,可能要懷疑是不是中暑了!

有些人可能會懷疑,中暑不是應該在太陽下曝曬才會發生嗎?事實上,在西醫觀點中,熱傷害分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和中暑,會出現核心溫度上升,或流汗過多造成電解質流失的相關症狀。其中中暑是最嚴重的情況,體溫調節已經失常,故核心溫度可能超過40,進而造成意識不清、癲癇、昏迷等等神經系統異常症狀,皮膚通常會呈現乾燙潮紅。若不即時處理,可能會進一步出現休克、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等致命併發症。因此發生熱傷害時,應及早將患者移至陰涼處,用溫水擦拭散熱,並補充水分、鹽分。若不幸發展成中暑,則需採取冷水沖洗、冰敷等處置快速降溫,再送至附近急診。

而中醫觀點將中暑分為「陽暑」「陰暑」。陽暑和西醫熱傷害的症狀類似,治療上以清熱養陰為主,維持體內溫度和電解質的平衡;但以現代社會來說,陰暑反而是臨床上更常碰到的類型,因為現代人經常冷氣冰品不離身,若從酷熱的外界突然進到冷氣房,會造成毛孔閉鬱,體內仍悶熱卻排不出汗;大量吃冰則容易造成體內胃腸受涼,致使消化功能停滯,尤其平時常消化不良的人更是危險族群。這時雖然不像陽暑會發高熱,但常出現微熱、頭悶重、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這時反而要稍微使用一些辛溫的藥材,幫助體內氣機恢復通暢。

嬰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患、戶外工作者屬於中暑的較高風險族群,在炎熱夏天應該避免長時間曝曬,並隨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另外可適度食用綠豆、薏仁、瓜果等清暑利濕的食物;而如果出現陰暑的症狀,可以先在肩頸後側稍微刮痧,使體內的鬱熱散出。若症狀持續進行,仍應及早尋求醫師協助。

<本文僅提供患者衛教及學術交流使用,若有相關疾病症狀,仍需就醫請醫師評估診療,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

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Top
內湖電話 士林電話 大直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