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案例分享

蕁麻疹 案例分享

劉彥均醫師

    日前27歲的周小姐來到診間尋求中醫調理。經問診得知,周小姐從七個月前開始出現蕁麻疹,這幾個月來已換過好幾種口服抗組織胺,雖然每日規律服藥兩次,蕁麻疹仍每天發作二到三次,每次發作的範圍又大又癢讓人十分困擾。除此之外,周小姐因工作關係需常常熬夜、作息不規律,且容易有胸悶、疲倦、淺眠、胃食道逆流,及排便不成形的症狀。醫師仔細診察後,發現周小姐屬於肝鬱化熱、脾虛夾濕的體質因此開立了疏肝理氣、健脾利濕的處方,酌加黃芩連翹荊芥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的中藥。服中藥兩週後,蕁麻疹發作次數減少為每日一次;連續服中藥三個月後,周小姐已停用口服抗組織胺,蕁麻疹發作頻率為一週一到兩次,每次發作範圍小且時間短,約一小時內消退,終於不再像之前那樣惱人了。目前周小姐仍在持續服用中藥,期待耐心的治療能在不久後讓蕁麻疹不再出現。

 

蕁麻疹簡介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發作時皮膚表面會出現又腫又癢的突起斑塊,症狀通常來得快也去得快,大多在 24 小時內會消失。蕁麻疹的盛行率大約 20%,也就是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得過蕁麻疹,而中年女性更是好發族群。蕁麻疹依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若症狀在六週內自行改善,則屬於急性蕁麻疹;如果反復發作超過六週,則歸類為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與外來的過敏原有關,如特定的食物、藥物及環境中的物質等。慢性蕁麻疹可再大致分為自發性與誘發性兩大類。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往往找不出引起發作的原因,但近期的研究顯示可能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誘發性蕁麻疹則可能因皮膚受到物理性的壓迫或摩擦、接觸到冷空氣、或體溫上升等因素而引發蕁麻疹。

 

 在中醫典籍裡,蕁麻疹被稱為「風疹」或「隱疹」,從名字上可得知,中醫認為蕁麻疹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風邪」。臨床上,在急性蕁麻疹階段常見的證型有:風熱、風寒及血熱生風等。至於病程反復不癒的慢性蕁麻疹,則需注意是否有其他原因讓病邪纏綿不去,例如:氣血虛弱容易讓風邪趁虛而入,鬱在體內出不去;壓力大或焦慮易導致肝鬱氣滯、鬱久則化熱化燥而生風;飲食不當造成脾胃不和、積熱生濕...等,因此在治療上需要較長的時間一併處理體質上的問題,才能逐漸改善蕁麻疹的症狀。無論是急性或慢性蕁麻疹,中醫師都會參考發疹的型態以及其他兼證,進而辨證並開立適合患者的處方。

 

得到蕁麻疹後,生活上有一些可以留意的地方,對於穩定病情會有幫助喔:

  1. 找出可能的過敏原:如特定的食物、衣服、保養品,或藥物等。
  2. 避免會讓蕁麻疹加重的「發物」:如帶殼海鮮 (蝦、蟹、蛤蠣、干貝等)、芒果、花生、香菇、酒精等。
  3. 蕁麻疹發作時搔癢難耐,但用力搔抓容易抓破皮,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可以輕拍、用手壓迫,或冰敷患處代替搔抓。此外,睡覺時可戴手套以避免抓破皮膚。
  4. 調整生活習慣,例如: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避免煎烤炸辣的食物、適時的調適身心壓力...等

 

<以上為真實案例分享,已取得患者同意刊載,每位患者體質及需求不同,請就診搭配醫師建議進行診療>

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Top
內湖電話 士林電話 大直電話